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


发布时间:

2019-01-04

如东交通工程

市政公路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

  (一)、纵向裂缝

  1、现象:

  路面出现纵向裂缝,严重时裂缝变宽,裂缝向土路肩边缘伸展,裂缝处呈现错台,形成滑裂面。土路基表观不密实。

  2、形成原因:

  ①施工中不注意路基排水,遇雨浸泡路基,后续施工中又未能及时复压。

  ②靠近管道一侧回填不密实。

  3、防治措施:

  (1)填筑路基前,首先,必须疏通路基两侧纵横向排水系统,避免路基受水浸泡。

  特别是地基土为黄土、粘土等细粒土,在干燥状态下(最佳含水量)结构比较强,有较

  强承载能力,一旦受水浸泡,将易形成翻浆或路基沉降,因此做好路基施工前排水畅

  通尤为重要。

  (2)路基旋工必须分层填筑,分层碾压,严禁路改工程中滚填,一般路段压实度不得大于30cm,构造物两侧(桥涵头处理)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。不同性质的土不能混填,同一种土填筑厚度不能小于50cm(两层)。

  (3)路基施工中,按照设计要求首先做好排水工程以及施工场地附近的临时排水设施,以保持路基能经常处于干燥、坚固和稳定状态。路基顶面做成2%-4%横坡,以便于表面水及时排出。

  (二)、超厚回填

  1、现象:

  一种是路基填方,一种是沟槽回填土,不按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。严重者,用挖掘机一次将沟槽填平。

  2、危害:

  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达到要求的密实度。如是道路,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,如果是管道,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,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,可能造成管体破裂。

  3、原因分析:

  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对上述危害质量意识不足;项目部在技术交底方面交底不清或质量控制措施不力;施工者有意偷工不顾后果。

  4、治理措施:

  加强技术培训,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分层压实的意义。

  (三)、挟带大块土回填

  1、现象:

  在填土中带有大块硬土、大砖块、大石块、大混凝土块。

  2、危害:

  填土中挟带块状物,妨碍土颗料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。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,产生叠砌现象,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深陷。

  3、原因分析:

  不了解较大块状物掺入土中对夯实的不利影响;不愿多运弃土方或杂物;或交底不清,或控制不严格。

  4、治理方法:

  在回填土交底中要向操作者讲明带块状回填的危害,使操作者能自觉遵守;要严格管理,对填土中的大砖块、大混凝土块等要取出,对大于10cm 的硬土块要打碎或取出。